白水礦難發(fā)生后一周,記者來到了白水縣“7·14”透水事故發(fā)生的馮家河煤礦。
  馮家河煤礦地處四面環(huán)山的低凹處。10多米高的井架上,偌大的“安全為天”四個紅字,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,大門兩旁的“安全生產,依法辦礦”8個大字,已失去了鮮艷的色澤。除了幾個搶救隊員正坐在一塊平地上等待命令之外,其它一切都處在早晨的靜謐之中。可是,當記者趴在黑洞洞的井口往下看時,似乎
聽見了井下6千立方透水,裹著石塊、坑木,呼嘯著涌進巷道的巨大聲響;似乎看見了7名礦工在井下求生的一幕;似乎看到至今還未露出蹤跡的那三名礦工渴望生命之光的眼睛。面對記者,7名遇難礦工中的惟一生還者張潤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時的一幕。
  “決堤之水”突然襲來
  7月14日,陰天。
  早7時30分許,快下零點班的礦工馮揚建去南巷查看時,只見三股指頭粗的水從巷口往上涌,他立即向地面上匯報,技術員兼生產礦長的馮躍進馬上隨同接8點班的張潤貴等6人來到井下,在交接班時,井下的停車場已被水全部淹沒。
  8點班分兩個工作面,此時的馮躍進和張潤貴等3人在北三道巷深處的工作面上。另一個工作面上的12人也在揮汗如雨地忙碌著。
  大約是上午9時30分至10時之間,北三道巷工作面,背部幾十米之外的南巷頂頭巷道壁不知何時已開始變得非常松軟,一瞬間,幾千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沖透了巷道,如猛獸一樣狂奔而出,所過之處,席卷巷道內所有支撐木與棚木,以及掉下的大小石塊,順著幾條巷道向兩個工作面直撲過來。
  正在北三道巷工作的一名礦工,看到猛獸般襲來的水柱后,沒有先自己逃命,迅即向另一個工作面跑過去大喊道:“水來啦!水來啦!”正是這位礦工的警覺,才挽救了在此工作面上的12名礦工和自己的生命。而此時此刻的馮躍進、張潤貴等四人,聽到水柱的巨響之后,還沒反應過來,就被裹進3米粗的水柱之中……
  搶救生命爭分奪秒
  上午10時30分許,正在馮家河煤礦所屬轄區(qū)的杜康鎮(zhèn)檢查工作的白水縣副縣長李焰,突然接到了礦難發(fā)生的消息,立即放下工作,于11時許迅速驅車趕到了現場。
  幾乎同時,縣委書記雷超武、縣長孫礦玲、蒲白礦務局領導和救護隊、個體煤礦礦長郭遼東帶領一名技術員和電工等人也相繼趕到。
 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井下緊急通風與摸底,迅速成立了以李焰副縣長為領導的現場搶救指揮部,并設計了搶救方案。
  下午,渭南市市長曹莉莉、副市長姚炬也趕來了,省政府司南副秘書長、省煤礦局霍世昌局長、省煤礦安全監(jiān)察局于繼存局長也都相繼趕至現場。
  全縣5個國營礦、41個個體礦也帶著各自的技術力量和縣城各相關部門匯集于事故現場,以最急切的心情和緊張有序的救護措施,盼望被困井下的7個生命迅速脫離危險。
  救人英雄郭遼東
  現年56歲的郭遼東,是李家卓煤礦礦長,祖籍東北,生就一副剛正不阿的錚錚鐵骨。
  事故發(fā)生后,他迅即帶領本礦兩位有長年實踐經驗的技術員和電工趕到了現場,并義無反顧地和蒲白礦務局救護隊員一起下到井下,冒著危險接通了井下通風機。當救護隊員和其他參加救護的本礦礦工等20余人,面對巷道全部倒塌的坑木和大小不一的石塊,因恐懼而不敢前往巷道深處救人時,年齡最大的郭遼東礦長急得罵娘,他嚴厲喝住所有人,自封他為井下?lián)尵瓤傊笓],然后讓年輕人用一根電纜綁住他的腰,說:“我往前走,當看到我倒下之后,你們就往外拉!
  一米、兩米、三米……他撥開了擋住搜救道路上近20米巷道處的坑木和石塊。進入巷道深處后,郭遼東又和比他小兩歲的技術員走在前面,貓著腰,一手提礦燈,一手嘩啦嘩啦向外刨大小和形狀都不規(guī)則的石塊,當赤手清理出近10米的通道后,大家發(fā)現他們兩個的手指頭都血肉模糊了。
  正是他這種不顧自己生命危險的精神,使得井下現場勘探一步步推到了距被困點的最近距離,也是這次不顧生命的探險,才為設計整個搶救方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。
  當郭遼東15日再要下井時,縣委雷超武書記、孫礦玲縣長硬是冒雨把他送至井口,雷書記看著這位剛直的漢子,雙手緊緊握著他的手,使勁地搖了搖,滿含深情地說:“井下的事全部拜托你了!
  幾個小時過后,郭遼東又帶著新思路上井向領導匯報,沒想到剛一出井口,一個人用頭朝他身上撞來,抬頭一看,是他弟弟在大雨中抱著已故母親的遺像等他上來算賬。再一看,兒子也站在雨中看著他。
  他知道弟弟抱母親遺像的用意,當年母親臨去世時,母親見他年齡已大,為了整個家族的安全和前途,曾逼他發(fā)過誓,以后再不下井。
  當他要急忙離開時,弟弟抱著母親的遺像給他跪下了。他氣急了,流著淚說:“假如井下被困的是你哥哥我,你說該不該救……”
  弟弟抱著母親遺像走了之后,郭遼東又下井了,扛著自己礦上的大口水泵,趟著齊脖子深的水,朝更危險處走近,他已給領導立了軍令狀,晚上兩點前,一定抽完巷道里的水。
  掰不開死難礦工
  緊抱坑木的雙手
  7月17日上午,礦難發(fā)生已70多個小時了,各種搶救物資在泥濘中運到了現場,龍泉、東風、劉家卓、利群礦四個國營大礦,以經驗的優(yōu)勢,每日由礦長帶隊,每班15人,輪流三班倒,在井下工作。
  17日上午11時許,井下救護隊員忽然聽到了微弱的求救聲,井上總指揮李焰馬上將消息向上級領導作了反映,立即組織另一班救護隊員下井,配合井下救護隊全力救人。
  身高1.82米的救護隊員陳秋川告訴記者,他和趙天民、樊兆忠聽到求救聲后,困意全沒了,問有幾個人時,老遠處聽到回答為“7人”,他們的心激動地砰砰直跳。當確定了聲音的準確位置后,面對齊脖子深的水,他們取掉了呼吸器,三人用繩子連起來,往身上套了一個輪胎氣袋,舉著燈向20多米處發(fā)出聲音的地方摸去。當他們到現場時,張潤貴抱著一根支撐柱站在水中,他剛走到張潤貴身邊,已經很疲憊的張潤貴忽然放開支撐柱,雙手牢牢地抱住他放聲痛哭。
  樊兆忠和趙天民馬上依據救護井下人員的要求,邊勸張潤貴穩(wěn)定心態(tài),邊用毛巾纏住了他的眼睛。
  陳秋川說當他們三人架著張潤貴趟水返回時,發(fā)現一位早已死去浮于水面的礦工,他們就一手托著張潤貴,一手拉住已死的礦工向無水處挪去。
  第二次再摸進去時,又找到一名抱著支撐柱站著死亡的礦工,第三次再找到了另一名抱著坑木漂在水面的死難礦工。樊兆忠說:“把那位礦工朝出拉時,我們鼓了很大的勁,也沒有掰開他抱坑木的雙手!
  反復多次搜尋后,陳秋川他們只找到了三位死者和惟一幸存者張潤貴,而在另一工作面上的其他三人,一直沒有找到,開始聽到求助聲說是“7人”,實際是因巷道回音,加之心情異常激動,一時把“1人”誤聽成“7人”了。
  生還者細說
  驚心動魄一幕
  7月22日下午,記者通過多方查找,終于在縣醫(yī)院見到了正在恢復的張潤貴。
  談起14日那一幕,現年29歲的張潤貴仍心有余悸地說:“聽到天塌地陷的響聲后,開始以為是立井口上的車出事故掉下來了。好像過了有一分鐘左右,水柱嘩的一下就將我們四人卷進去了!
  當時情景是什么﹖張潤貴說:“沒法比喻當時的情景!
  逐漸恢復記憶的張潤貴想了一會說道,水柱滿灌進他們工作的巷道后,還沒想明白,他嗆了幾口水,再翻到3米高的水面,本能地撲騰時,會游泳的馮躍進很快就把他和他的班長拉在了一塊,然后讓他們往頭頂的支撐木上爬。待他們三人爬上去后,才知道另一名同伴已不知去向,班長頭部被石塊嚴重碰傷了,滿臉在流血,已經無力坐起來。
  水柱猛然滿灌進張潤貴他們的工作巷道后,由于速度太快且他們工作的地方又是北三道巷最低凹處,全巷道的空氣一下子壓到此處。由于空氣被壓縮之后的壓強作用,立即奇妙地在此處形成了一個水面距巷道頂部約70厘米的空氣柱,才令他們三人有幸暫時保住了性命。
  大約10分鐘后,他們并不知曉這個空間是空氣柱的作用。在黑暗中馮躍進雖然腿已骨折,但他想憑著自己的水性抱根坑木按照往日記憶游出去,他說外面的人根本不知井下已出事,他要設法出去向上面報告。在張潤貴和班長勸說無效的情況下,隨著撲通一聲,馮躍進朝巷道口游去,但再沒有回來。
  不知在黑暗中呆了多長時間,他們就聽到外面有救助他們的聲音了。
  又不知過了多長時間,他倆為了節(jié)省體力,仍在互相鼓勵生存的信念,但此時,班長仍然無法單獨坐起,他倆就背靠背地坐著等待救援。
  大概是17日上午10時許,班長實在無法忍受劇烈的頭痛了,他也想憑借自己的水性提前出去。撲通一聲就跳進了冰冷的水中,可是剛到水里,他就受不了了。情急之下,張潤貴摸到一根細坑木伸于水中,把班長又救了上來,沒等一會時間,班長再次要求游出去,又是在勸說無效下,班長抱了根坑木又去了。
  班長走后約一個多小時,當他再次喊出救助的聲音得到回音后,他激動地離開棚木,雙手抱住一根支撐柱站到了齊胸深的水中。
  記者問張潤貴 76小時中的求生感受時,他說,他雖然在瞬間也被沖入水中,但上棚木之后,他惟一沒有受傷,所以體力保存較好。加之不會游泳,他也沒有抱坑木出去的想法,只想慢慢等待來人救助。但他始終堅信,他要活著出去,要為72歲的母親養(yǎng)老送終,要把兩個孩子撫養(yǎng)成人,不愿意讓媳婦年輕輕就失去他。
  透水應為意外事故﹖
  截至7月23日,救護隊員仍沒有找到當時在北三道巷停車場工作的另外三名礦工。從17日找到張潤貴6天時間以來,現場搶救已用了很多力量,在所有能估計到的巷道底層已作了無數次搜尋,但均未發(fā)現另外三名井下礦工的蹤跡。估計未見蹤跡的三名礦工眼下已無生還希望。
  關于此次透水事故的原因,李副縣長說:一般的透水事故多在工作面上,是有一定前兆的,而此次透水事故,是發(fā)生于工作面背部幾十米之外的南巷道頂部,是被其它不知曉的廢舊煤礦儲水庫沖開巷道壁而發(fā)生的,從現在初步調查情況看,應屬于意外事故。并非其它媒體在未了解事實真相情況下,所說的是工人在工作面放炮所引發(fā)的,這一點必須糾正。
  亡羊補牢防患未然
  據張潤貴說,下井的大多數肯定是貧困戶,他每月出滿勤,月工資七八百塊錢。他以前在國營大礦也干過,比較國營礦和個體礦的安全區(qū)別,國營礦經濟基礎好,安全制度每一關執(zhí)行得很嚴。而有些個體礦,因財力所限,雖然都很重視安全,但有些制度在把關上仍有疏漏之處。
  白水縣煤炭局張福榮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幾年來已關閉了布局不合理和非法礦井167個,1999年、2000年被省政府表彰為關井壓產先進縣,今年將要抓好三件事:一是繼續(xù)深化煤礦安全專項整治工作;二是要吸取馮家河煤礦血的教訓,狠抓全縣煤礦安全生產工作,亡羊補牢,防患于未然;三是堅決打擊死灰復燃礦井和多井口出煤現象。
  記者昨日乘車離開馮家河煤礦時,搜救三名罹難民工的工作還在積極有序地進行著,但當出租車爬上山坡,猛然回望該礦井時,井架上“安全為天”的四個大字再次映入記者眼底。